2019年5月10日下午15:00,东北师范大学于林龙教授在逸夫楼722教室做了题为 “不在场的思维方式与语言的意义识解问题综论” 的讲座,我院青年教师以及硕士一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整个讲座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第一个问题是何为“不在场”?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关注“不在场”这一概念? 对于前者,于林龙教授从哲学的角度给我们做出了如下解释: 所谓“在场”与 “不在场”,用中国道家的话来说,就是 “阴” 和 “阳”。任何一个当前出现的事物,总有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方面,通常称之为阳面,其隐蔽在背后未出场的方面为阴面。阴阳两面不可同时出现。此外,于教授把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的 “在场的形而上学” 贯穿到这一解释过程当中,包括笛卡尔的 “我思故我在”、康德的 “物自体” 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等,让我们认识了 “在场” 与 “不在场” 这一哲学概念。就语言的意义而言,于教授一语中的指出:“语言不研究意义,本身就没什么意义”。
于教授学富五车,引经据典,语言生动幽默,富有哲理,老师和同学们受益匪浅。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和研究生,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和研究课题的同时,更要注重哲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从而对事物的发展有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