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我院特邀河南大学李伟昉教授做题为“17世纪英国莎评奠基期的重要贡献”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李楠院长主持,部分教师与研究生参加。
李伟昉教授以“17世纪莎评的奠基期”为题,从“性格塑造的灵魂地位”、“诗性正义的道德倾向”以及“鉴别特色的比较范式的确立”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李教授首先强调,17世纪是莎士比亚批评的奠基期,德莱登等批评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分析成为后世莎评无法绕开的重要话题和批评范式。德莱登把性格塑造视为艺术审美的灵魂,突破了亚里士多德的情节中心论,转而确立了以性格塑造为中心的价值原则。而莎士比亚的长处就在于他笔下的人物性格常常是鲜明的,让读者能够看到他们的意向和倾向。同时,德莱登也提到关于人物塑造要遵循性格的明显性、相似性等原则,并与人物的性格、年龄及社会地位相吻合。
在道德倾向方面,李教授指出诗性正义的重要性。任何性格的塑造都不可能没有道德的倾向性,要使读者能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呈现而有所判断。德莱登也尤其赞扬了莎士比亚擅长在鲜明的人物性格塑造中来呈现其道德倾向性。
最后,李伟昉教授提到了批评范式的确立。批评离不开历史视野,也必须面对现实的存在。尤其是探讨作家作品的影响时,必须回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问题。运用比较方法才能延伸认知视野,才能在参照中更好定位批评对象。把莎士比亚放在古希腊罗马以及本国文学发展史中加以评价,在比较中审视、鉴别、判断莎士比亚的卓越成就及其地位,是17世纪莎评奠基期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标志着比较批评范式在莎评中的确立,具有方法论意义。
讲座后,李伟昉教授耐心解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参加讲座的师生均感受益匪浅。

